迁西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导航 >东荒峪镇

守护长河的春天—“医”无反顾

< 返回 信息来源:迁西党建 东荒峪镇 发布日期:2022-04-06 浏览次数:5341

  阳春三月,病毒来袭。


  东荒峪镇凝聚革命老区人民“永不服输”的韧劲,发扬“不惧艰辛、抗疫必胜”的红色精神,让旗帜在长河川的西岸再次高高飘扬,打响尽剿疫情的歼灭战!


  长河川孕育了文明,红色精神在西岸延宕。在抗击疫情中,东荒峪镇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们勇于担当、奋战在防控前沿“阵地”,他们奔走在村街,他们甘于奉献,尽职尽责,他们是乡村防控的“逆行者”,用人间大爱,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生命防线;凭自己的专长,扬不惧危险的斗志,守护着长河两岸的健康与安宁。


640.jpg


  回报养育的长河,彰显白衣天使的执着。在东荒峪镇抗“疫”奋战的大军中,大寨村的乡村医生贾敬允是队伍中的一员。大寨村作为该镇核酸检测采集任务量最大的村,村庄面积大,每天需进行1700余人的核酸检测采集,60余人的重点人群及居家监测人员的采集工作,都落在了村医贾敬允和另一位同事身上。虽为女子,不让须眉。在疫情防控期间,贾敬允穿行在乡间小道、农舍院落,与村干部一起走家串户,逐一询问,测量体温,协助数据核查、录入,完成核酸检测采集工作。由于连续的“作战”,一次深夜,在忙完工作回到家中时,突然脑供血不足又犯了,晕倒在了家门口,吓坏了在家中等候妈妈吃饭的两个儿子,他们慌忙架起妈妈到炕上休息、服药。当第二天孩子们醒来的时候,贾敬允早已奔走在村里的乡间小路上……“疫情不退,我们不退,这是我们的职责。身后是全村百姓,我们必须冲在抗‘疫’一线。”大寨村村医贾敬允坚定地说。


  “我们村有贾敬允和张立伟两名乡医,他们都很辛苦。村里都知道,贾敬允曾经有过重大疾病,连续住院几个月,身体本来就弱。我经常劝她多休息,但贾敬允总是说‘这不是休息的时候,全镇都在忙,咱大寨村的进度不能影响到全镇,关键时刻不顶上,还是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吗’,她是我们村里的‘女汉子’,心中装着百姓健康。”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马树军动情的说道。


640 (1).jpg


  长河汇聚支流成其大,抗疫凝集体力量成其胜。在东荒峪镇抗击疫情的一线上,和贾敬允一样奋战在最前沿的乡村医生还有很多。乡医们每天忙于村民的全员核酸采集,2次为村居家监测人员做好体温测量等相关登记、采集,随时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今天身体有没有不适”“千万不要出门,在家呆着,多通风,勤洗手”,每天都要再三叮嘱,这已成为乡医和群众固有的默契。许店子村乡医计新超,丈夫是一名镇卫生院医院职工,夫妻奋战在一线,公公婆婆年迈多病,加上刚上幼儿园的孩子顾不上照看,还要忙于该村村民的集中核酸采集,入户采集;东荒峪村乡医宋宪坤,一直因甲减疾病缠身,常年吃药,每日还要完成1000人的核酸采集任务;松棚子村乡医马建英,面对疫情,每天超负荷工作,还要宣传防控知识……


640 (2).jpg


  继承红色革命基因,卫生院长“疫”往无前。在东荒峪镇抗击疫情的战场上,贾敬允及乡医们时常说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于晓青是他们的“主心骨”,也是全镇乡医们的“领头羊”,“疫”往无前的带领着东荒峪镇卫生院50余人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10多天来,没回过一次家,连轴转式的忙碌、高强度的工作、紧绷的神经,降压药由原来的一片增量到三片,但没有压垮大家心中的“巾帼先锋”院长。她每天都会询问医护人员及乡医们的身体状况、认真做好各类数据上报工作、查看防控物资;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张秋丰深入下川疫区检查病情,缝合、包扎,接种破伤风抗毒素,送消炎止痛药;镇中心卫生院职工董平,夫妻全心投入抗疫一线,忘记了照顾家里老人孩子,挺着瘦弱的身体,坚持轮流下村参与核酸采集任务,因过度劳累,多次在卫生院打完点滴,继续下村……


  “全镇基层医务工作者不畏艰辛,逆向而行,日夜奋战在村镇抗‘疫’最前沿,为全镇老百姓筑起了一道平安防疫网。”东荒峪镇党委书记张江桥为该镇医务人员及20位乡村医生点赞。


  双脚丈量抗疫路,众志成城灭“疫魔”。越是重要关头,越能映照初心;越在关键时刻,越显使命担当。闻“疫”而动、向“疫”而行,如果每位医生是一段支流,那么,他们力量的凝聚,就汇成了滚滚奔涌的长河。长河流淌的旅途可以丈量,但乡医们奔波守护的征程难以估量。东荒峪镇医务工作者们面对疫情,用一抹永不褪色的老区“红”,温暖着东荒峪镇的战“疫”路。无论过去,还是将来,在革命老区,永远存在着一股“红色力量”守护着长河,守护着两岸人们,与浩荡的长河共同奔涌,勇敢奔赴那可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