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西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板栗之乡 >栽培生产

板栗病虫害防治

< 返回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0-07-22 浏览次数:20771

  板栗害虫

  桃蛀螟 Dichocrocis punctiferlais Guenee

  幼虫蛀食栗实,籽内虫粪充积,不堪食用,并造成落果,对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寄主还有桃,李,梨果实,向日葵花盘,玉米秆等。

  发生规律 浙江1年5代,以老熟幼虫越冬。在果树翘皮裂缝,树洞,梯田边,堆果场,仓库壁缝间越冬。翌年4月间开始化蛹。第1代幼虫主要为害桃果,少数为害李,梨等果类,第2代幼虫大部分仍为害桃果,部分转移到玉米等作物上为害,以后各代主要为害板栗,玉米和向日葵等。

  防治方法 (1)冬季清除林间地面落果,在4月份前处理完毕,并将果树枝干的老翘皮刮净,集中处理,以消灭越冬幼虫。(2)拾毁落果,摘除虫果。(3)药剂防治 掌握第3,4代成虫盛发期(7月下旬,8月下旬)喷药,重点喷栗蒲。有效药剂可用30%杀螟松乳油600倍液,对卵,各龄幼虫和成虫都有效;采果前20天喷用此剂比较安全。此外,50%倍硫磷乳油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也有效果。由于挑蛀螟寄主多,不仅在板栗上要做好防治工作,同时对附近的桃树,李树,向日葵等作物上也要做好防治工作,才能控制桃蛀螟为害。

  栗瘿蜂 Dryocosmus kuriphilus Yasumatsu

  属于膜翅目瘿蜂科Cynipidae.又称栗瘤蜂。分布及为害 板栗产区普遍分布,幼虫栗树新芽内为害。当春季栗芽萌发时,被害芽不能萌发,逐渐膨大而形成虫瘿,有时在瘿瘤上着生有畸形小叶。严重时树势衰弱,有时引起枝条或全株枯死。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l代,以初龄幼虫在寄主芽内越冬。当春季栗树抽梢时,在新梢枝叶上出现小型瘿瘤,5月下旬幼虫老熟在瘿瘤内化蛹。6月上旬成虫羽化,咬破瘿瘤外出活动并产卵,幼虫孵化后在芽内为害一段时间,并在被害处形成椭圆小室,至9月下旬开始越冬。翌年春季继续为害。栗瘿蜂的天敌以寄生蜂为主,种类很多,主要是中华长尾小蜂。

  防治方法 (1)冬季结合修剪清除有虫瘿的枝条,改善树冠内通风透光条件,同时加强栽培管理,以增强树势,促进新梢生长。受害严重的栗林,可采取重修剪,除枝条基部着生休眠芽的部位外,其余都剪除,1年后可恢复结果。(2)化学防治。受害严重的栗林,于6月上旬成虫盛发时用50%杀螟松乳油,80%敌敌畏乳剂2000倍液喷洒树冠,可以大量消灭成虫。此外,在树冠茂密的板栗林内,于成虫盛发期也可用敌敌畏烟剂熏杀。

  栗绛蚧 Kermes nawae Kuwana

  属同翅目红蚧科Kermidae.在板栗产区广泛分布,主要危害板栗和多种壳斗科(Fagasceae)树木。以若虫和雌成虫寄生于板栗1年生枝梢上吸汁危害,被害树延迟萌芽和长叶,甚至造成枯技和树木枯死。

  发生规律 栗绛蚧1年发生 l代。以2龄若虫在树枝的裂缝,芽痕等隐蔽处越冬。翌年3月上旬日平均气温达10℃以上时越冬2龄若虫恢复取食。3月中旬以后,部分若虫脱皮变为雌成虫,继续取食为害,是栗绛蚧主要的为害期;雌成虫在4月上旬至中旬体积增大得较快。卵在母蚧体内孵化,初孵若虫5月中旬-6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在26℃左右,天气晴朗时陆续从母蚧体内爬出并扩散,母蚧腹面留下大量的白色,碎屑状卵壳。

  防治方法 (1)3-4月重剪有虫枝条,同时加强肥水管理,促发新芽。(2)3月中,下旬用40%氧化乐果加上5倍柴油,50%乐果乳剂10倍液或50%久效磷乳剂20倍液,涂刷树干离地50cm高处,操作时先刮除老皮20cm宽环状,涂后用塑料薄膜包扎。(3)5月初在果园有机选10个有虫枝条,放入玻管塞上棉花,放在室内荫凉处,每天观察,再结合林间观察,在林间若虫盛孵期用药。一般年份是在5月中,下旬,此时采用喷药的方法进行防治效果最好,如虫口密度大,6月上旬再治一次。药剂可用40%速扑杀乳油1000-1500倍;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刺蛾类 Slug Caterpillar

  属鳞翅目刺蛾科Limacodidae,又称毛辣虫。主要为害各种果树及林木花卉。常见种类有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a(Walker),褐刺蛾Setora postornata (Hampson)和扁刺蛾Thosea sinensis(Walker)。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树杈,枝条上越冬。5月上旬化蛹,成虫于5月底至6月上旬羽化,7月份为幼虫为害盛期。主要天敌为上海青蜂。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幼虫,低龄幼虫群栖为害时,摘除虫叶;冬春结合修剪,去除虫茧。(2)在幼龄幼虫期选用50%辛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1000-2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7.5%鱼藤精800倍液,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20%杀灭菊酯乳油8000倍液进行防治。(3)7月份为幼虫为害盛期用杀虫双乳剂5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20倍液涂干,然后用塑料布包扎好。

  栗小爪螨 Oligonychus ununguis(Jocobi)

  属蜱螨目叶螨科Tetranychidae,又名栗红蜘蛛。栗产区散生的栗树上普遍发生。以成,若虫在叶片正面为害,受害叶片先叶脉失绿变灰黄色,继而全叶枯焦,最后早期脱落。对当年果实产量,质量及第2年花序的形成都有影响。

  发生规律 1年发生5-9代,以卵在 l-4年生枝背面的叶痕,树皮缝隙及分枝处越冬。越冬卵于次年4月底-6月上旬孵化。幼螨孵出后爬到新梢基部叶面聚集为害。以后各代随新梢生长,为害部位逐步上移。从4月底至10月中旬均有发生为害,全年发生盛期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由于该螨生活在叶面,很少在叶背活动为害,因此对抵抗风雨袭击能力较差,在阴雨连绵或暴风雨后虫口密度显著下降。

  防治方法 (1)药剂涂干。方法参见栗绛蚧。(2)喷药防治。5月上中旬开始,喷布2次73%克螨特乳油3000倍液,或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或波美0.2度石硫合剂与三氯杀螨醇800倍混合液。如发生严重可用下列杀螨剂5%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50%托尔克2000倍液; 25%倍乐霸可湿性粉1500倍液。

  板栗病害

  栗疫病 Chestnut Endothia canker

  栗疫病又名干枯病,胴枯病,腐烂病。为害板栗,锥栗和栎树。被列为国内,外检疫对象。

  症状 为害大树,苗木,主要发生于树干,枝条上。发病初病斑水渍状,黄褐或紫褐色,病皮稍肿皱,皮层组织腐烂,后期树皮干缩,枝条枯死。病枝上密生橙黄色小突起,为病菌的子座,天气潮湿时,子座内挤出黄色的分生孢子堆。秋后,子座变为桔红色或红褐色。树干上病斑特征与枝上相似,唯干上病斑常显著肿大,并有酒糟气味,后期病部干裂,形成溃疡。

  病原和发病规律 病原为真菌的寄生内座壳菌Endothia parasitica,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在病组织中越冬。远距离传播多为苗木传播,春雨时释放大量孢子,随风,雨,昆虫,鸟类传播,多从伤口侵入栗树枝干,一般3月开始发病,6月进入发病盛期,染病枝干陆续枯死,10月后病情逐渐停止发展。由于病菌多从伤口侵入,所以冻伤,虫伤,嫁接接口,剪切口等损伤易发病。

  防治方法 (1)认真实行检疫制度,防止病害传播。(2)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3)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接穗。(4)定期检查,发生重病株或病枝,及时清除烧毁。(5)对主干和大枝上的个别病斑,用刀刮除后涂以抗菌剂“402”200倍液,波美10度石硫合剂,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或4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倍液,5%田安水剂5倍液,60%腐植酸钠50-75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份加豆油或其它植物油3-5份效果也很好;高接换种嫁接愈合后在接口附近涂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50倍液。

  板栗炭疽病 Chestnut Anthracnose rot

  炭疽病是华东,华南板栗主要病害之一,林间6-7月大量发生,贮藏后会继续引起大量果实腐烂,造成重大损失。

  症状:板栗炭疽病为害栗叶,嫩枝幼杆和栗果,造成栗叶早落,嫩枝幼杆枯死和栗果霉烂。栗叶受害后,叶脉间出现圆形或不规则黄斑,后逐渐变为紫褐到褐色,后期病斑中央灰白,上生小黑点,天气潮湿时,小黑点上溢出棕色粘液状物,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团。嫩枝幼杆受害,病斑椭圆,黑色,光滑,失水后或下陷溃疡,病皮紧贴木质部,不脱落,病斑环绕一周后,枝杆即逐渐枯死。栗蒲受害后,在蒲刺基部形成褐色病斑,后期病斑表面生小黑点;栗果发病,多数在尖端,形成“黑尖果”症状,少数在果底部和侧面;种仁上的病斑圆形或近圆形,黑色或黑褐色,腐烂,后期失水干缩,上生黑色菌丝体。

  病原和发病规律:病原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生于表皮下,在肉眼下为小黑点。病菌在病落叶,病枝杆和病空蒲上过冬,下年春夏,借风雨传播,侵染为害。烈日灼伤,虫伤,有利于病菌侵入。

  防治方法:(1)做好管理工作,使栗树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2)清除病枯枝杆和病落叶,以减少菌源。(3)冬季落叶后喷1次波美4-5度的石硫合剂,翌年发芽前再喷1次,以杀灭在病枝干过冬的病菌,或在4-5月喷65%代森锌600倍,甲基托布津800倍,多菌灵800倍,每周1次,连喷3次,抑制菌源的产生。(4)后期防治及采后贮藏参见板栗种仁斑点病。

  板栗赤斑病 Chestnut leaf spot

  板栗赤斑病又称板栗赤枯病,是板栗叶部的主要病害之一。

  症状 发病初期,在叶缘,叶脉处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的桔红色病斑,边缘褐色,中央散生黑色小粒。随着病斑的扩大,叶面病斑连在一起,看上去象“半叶枯”,引起叶片提前大量脱落,落果。

  病原和发病规律:病原为半知菌的叶茎点霉菌Phyllosticta castaneae En. et Ev.,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在落叶病斑上越冬,为第二年初侵染的病菌来缘,翌年春季板栗叶子展开时分生孢子随风,雨,昆虫传播到新叶上,从伤口,气孔处侵入叶内扩展蔓延,6-7月病症出现大量落叶,落果。

  防治方法:(1)在冬季将落叶,修剪的病枝枯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原。(2)合理修剪,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栗树抗病能力。(3)春季在果树展叶期用波尔多液1:1:160进行预防,发病初期用甲基托布津800倍,多菌灵800倍,可湿性退菌特1000倍进行喷雾防治。

  板栗锈病 Chestnut rust

  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板栗叶片和幼苗,造成早期落叶。夏孢子堆为黄色或黄褐色的疱状斑,后期表皮破裂,散出黄粉。冬季孢子堆为褐色蜡质斑,表皮不破裂,在叶背面着生。

  病原和发病规律:病原为Pucciniastrum castaneae Diet,属于担子菌亚门。以夏孢子在落叶上越冬。病害在8-9月发生。

  防治方法:(1)清理板栗园地,将枯枝落叶集中烧毁,以减少病源。(2)药剂保护。在栗树发病前喷1:1:160波尔多液或粉锈宁600倍进行预防。发现病株,立即挖出烧毁,并用20%的石灰水灌注周围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