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西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板栗之乡 >板栗动态

绿色情怀金色回报—迁西近百万亩板栗林成为农民绿色银行

< 返回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7-09-11 浏览次数:15914



  刚刚入秋,栗乡迁西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尽管这里的板栗开秤价格比起全国多数地区价格要高出很多,但仍然让国内外的客商纷至沓来,板栗尚未落地就已被订购过半,板栗产业产值达12亿元;各个采摘园人头攒动,今年以来到迁西旅游观光的客人已超过百万人次,“农家乐”真正让农民笑开了花;板栗树下种植的栗蘑、中药材、无公害小杂粮面积达到27万亩,农民收入也将近10亿元。农民深有感触地说:“迁西的绿水青山,真的就是咱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农民首创+干部善为,让秀丽山乡首先“绿”起来

  迁西县是我市唯一的纯山区县,境内山岭纵横,耕地稀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县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也是全市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就是在那个时代,部分农民为了吃饱肚子,经反复试验,摸索出在山区中缓坡开挖“水平沟”(后被命名为“围山转”)栽植板栗树的成功模式,不仅绿化了荒山,涵养了水源,度过了饥荒,而且随着板栗出口的扩大,经济效益越来越高。县乡干部发现农民的这一创举后,及时组织力量总结经验,制定政策,把其作为全县治穷致富的翻身仗来动员部署,并且前后十届县委、县政府持续接力,一干就是40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挖“围山转”高峰期,全县干部群众家家有任务,人人上战场,处处人山人海,连时任县委书记张彦君都吃住在山上,同大家一同抡镐开山,一年竟然穿坏了6双胶鞋,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同时,在农民中也涌现出劳模王春怀要荒山当奖励、新娘李秀芝带树苗当嫁妆的动人场面。近两年来,迁西县委、县政府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毅然组织取缔了上千家铁矿采选企业恢复植被,掀起了一次“变黑色工厂为绿色银行”的新高潮,为板栗产业再攀高峰开辟了新的战场。现在,迁西县各级干部离退休之后,很多不是呆在家里享清福,而是学习杨善洲,回到农村老家再包一片山头植树造林发挥余热。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也由1977年的18%上升到现在的63%,板栗林由10万亩上升到现在的近百万亩,板栗产量翻了几十倍。正是因此,迁西荣获了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经济林建设百佳县、中国板栗之乡等荣誉称号。

  科技引路+市场搭桥,让广大栗农真正“富”起来

  要想让农民在治山植果中致富,光靠传统技艺不行,还真得有像李保国一样的果树专家落户农村作引擎。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昌黎果研所的板栗专家王福堂,到此后的我国著名土壤肥料学专家、工程院院士刘更另,迁西人无一不把他们奉为财神,县委书记和县长带头做服务员,以全部的热诚和力量尊重他们的知识,支持他们的研究,使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扎根迁西,苦心钻研,在国内率先研究出高端的燕山板栗生产成套技术和系列最优品种,并首先在这里得到全部转化和广泛普及。到现在,全县具有初级以上板栗生产技术的人才达万名,从栽植、嫁接、管护、灭虫、施肥、果实保管到加工食用,几乎家家都有土专家,这些明白人不仅能够把全县的板栗树伺候得像花一样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而且经常被外地请去做技师,将迁西先进的板栗生产加工技术推广到了全国各地,使迁西由生产基地进化成了全国板栗技术示范传播中心。此外,板栗的衍生菌——栗蘑原来一直为野生产品,其营养和药用价值极高,有“食用菌之王”的美誉,产品供不应求。

  为取得高效益,日本等国家的科研部门历尽多年努力搞栗蘑人工驯化栽培实验,均没有成功。迁西县组织乡土人才立足本地优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举攻克了这个难题,为农民打开了一条致富路。现在,全县年产鲜栗蘑近万吨,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市场,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栗蘑之乡。

  让农产品转化为适销商品,是农民最大渴望和难闯的关口。随着全县种植量的扩大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全县板栗产量迅速扩张。为了确保农民增产增收,首先率先研究确立了一套绿色无公害板栗生产加工的方法措施,在取得国内外专家学者认可后,督促全县栗农无一例外的严格执行,确保让迁西每一颗板栗都对顾客负责。到1998年,板栗市场就有了“世界板栗看中国,中国板栗看迁西”的美誉。其次,政府统一出人出资出设备,实施板栗销售“百千万工程”,即占领一百个全国大中城市,开办一千家迁西板栗专营店,培养一万个板栗销售能人。到2000年,迁西板栗首次出现国内销售数量和价格均高出外贸出口的好形势,实现了靠两条腿走路的销售目标。第三是政府出资,充分利用本县板栗无与伦比的数量、质量和信誉优势,积极向有关部门申报,使“迁西板栗”成为了中国驰名商标,并在央视黄金时段做广告宣传。通过上述让全国栗农都艳羡的保姆式服务,迁西板栗多年实现顺产顺销,成为世界板栗最大品牌。现在无论你走到全球哪个地方,只要有卖板栗的地方,一般都有“迁西板栗”的品牌亮在那里。

  全域板栗+全域旅游,让绿色王国更加“美”起来

  现在,板栗树在迁西全域适生区域基本做到全覆盖,板栗园区遍布全县东西南北、村村户户,单树种栽培量将近全县总面积的50%,成为全县第一资源。如何让这一绿色宝库发挥更大效益?近几年,随着乡村游、生态游的兴起,迁西县着眼打造“京津唐”的后花园,竭力将板栗园由生态园、经济园进一步打造成风景园,在碧海森林中绘出最美的旅游图画。由于创新得法,去年和今年分别被国家命名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和国家板栗公园。

  高起点规划,精心设计旅游线路。迁西把境内两百里长城文化长龙、一百里滦河水上文化走廊、五十里原乡民俗文化古道有机融入其中,设计了3条栗乡文化观光产业带,附之以形式多样的板栗特色艺术文化、农耕文化、餐饮文化,打造出丰富多彩的栗乡文化游园活动。其中,足踏长城赏栗花、放舟滦河享栗韵、醉卧农家品栗果成为游客十分喜欢的参与项目,山在林中,水在绿中,人在景中,每每让大家流连忘返。

  系统化推进,全力拓展旅游空间。发动全县干部群众再次开展旅游产业“围山转”活动,通过在全县开展“人才、资金、项目、文化、水利、花卉、游客”等“十上山”活动,支持农民将每个板栗园区都打造成游人可游、可娱、可采、可吃、可宿、可拥有的风景区,让林区变景区,共同把这千里绿洲打造成板栗大观园。目前,全县北部率先集约建成的杨家峪、尖山峪、太阳峪、石梯子等板栗田园游览区连片成线,总面积达到30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超3万元。

  精品化打造,构筑好核心带动景区。经过科学布局,重点打造,目前全县已建成生态型国家4A级景区两个,3A级景区两个,县城成为全国十佳宜居县城和连续两届全国深呼吸小城,露营小镇成为国家首批五家标准化房车营地试点单位之一,花乡果巷成为国家级特色旅游小镇和首批十家农业综合体试点单位之一,全国唯一的板栗博物馆早已建成投入使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招商,引进国际著名的旅游投资商和运营商入园合作,预计到2020年,以迁西板栗林为依托,全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700万人次,新增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4个,旅游特色小镇6个,成为全国北方面积最大、生态最优、农民受益最多的旅游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