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儿庄镇:“五态并举”绘新景 “品质乡镇”更可感
这是弥漫在青瓦白墙间的幸福味道
这是跳动在绿水青山间的共富文章
每个村落都焕发着无限生机
每片土地都传承着文明基因
……
近年来,汉儿庄镇聚焦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目标,放大资源、产业、生态优势,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走在前”的气魄、“挑大梁”的担当、“勇争先”的劲头、“善创新”的智慧,坚持“五态并举”不断深化“品质乡镇”建设,奋力开创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让老百姓“家门口的幸福”更加可感可及。
规划引领,让形态更有特色。立足独特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禀赋,高站位建立整体规划体系,着力勾勒“一核、两优、三板块”空间布局。“一核”,即汉儿庄、栗树湾子集贸中心区。以集贸市场综合整治、风貌提升行动等为重点,提高集聚各类要素的能级。“两优”,即板栗、矿产两大优势资源。坚持以“四大峪”为基础作为做强做大板栗产业的“先锋”,以中兴、中旺矿业为主体作为矿山产业转型发展的“示范”,着力打造汉儿庄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三板块”,即三大文旅产业板块。在河流+文旅产业板块,以实施汉儿庄乡段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为契机,以龙井关漂流、沿河步道项目、三台山赤芍园为载体,打造成集漂流、水上游乐、赏花、露营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休闲体验综合体。在板栗+文旅产业板块,以云天漫步、归巢部落旅游项目为主体,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宜居养老、农产品加工综合产业项目。在水库+文旅产业板块,以西城峪村等为中心,融合水库垂钓、水下长城、水上游玩、满族风情等全方位、多角度的休闲旅游类综合产业项目,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高效集聚,全面提升乡镇发展能级和承载力。
要素融合,让业态更有活力。坚持矿企转型、板栗集约、文旅融合与建设“文旅名镇、经济强镇、秀美古镇”有机结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集聚,推动镇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突出精明增长,紧抓产镇融合这个核心,以产立镇、以镇兴产,促进产业与城镇功能融合、空间整合,加力培育“产镇融合、精明增长”的乡镇业态。加快城镇更新,聚焦“美丽庭院”“精品民宿”“民生项目”等载体,打造高品质景区、高标准村街,板栗、文旅等各大产业联动发展,让乡镇越来越有“生活调”“烟火气”“田园范儿”。
建管并重,让生态更有颜值。充分发挥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优势,始终坚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理念,把握“净、洁、绿、畅、靓、谐”标准,一体提升绿环境、居环境、库环境、路环境,持续扮靓“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城市生态,努力把乡镇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常态化、高标准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大气污染防治”等活动,依托“洒河汉儿庄段河道治理”“惠民工程实施”等项目,通过建设村广场公园、道路升级改造等,不断提升生态底色,让老百姓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漫步见水,成就村居生活“高品质”。
加力传承,让文态更有底蕴。始终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涵养“文脉绵长、自信包容”的城镇文态。传承和铭记千年古狮文化、悠久带川门、长城抗战等历史文脉和红色记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传播先贤故事,讲好红色事迹,让历史遗迹、人文故事等保下来、活起来。是以汉儿庄、杨家峪村史馆建设为契机,以推广市级非遗美食漆棵岭大煎饼、四季村晚等特色IP为抓手,打造“一村一馆”“一村一品”等特色文化矩阵,提升村民自信,打造文化地标,叫响文旅品牌,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能够“看得见历史、传承好文脉”,不断提升镇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引领力。
增进福祉,让质态更有品位。以抓好社会治理、做优社会服务为统领,充分发挥三台山村作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各村全面加强法律法规宣讲,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有效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汉儿庄的安全韧性水平,全力打造“智慧聪明、心安舒服”的城镇质态。持续叫响“人情厚重汉儿庄”人文品牌,探索实施安身、安业、安居、安康、安心“五安”工程,打造“心安乡镇”,全力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亲善友爱的文明风尚,努力让老百姓工作生活都能心安顺遂、人生出彩、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