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儿庄镇漆棵岭村:“小”煎饼摊出“大”幸福
谚语“二月二,雨水流,摊的煎饼搭墙头”,生动揭示了民间广为流传的“二月二摊煎饼”习俗。随着农历二月二的临近,为了表达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更为了享受那道传承千年的特色美食,我县各地的煎饼摊又开始忙了起来、火了起来。近日,记者慕名到汉儿庄镇漆棵岭村的煎饼制作坊进行采访,深切体会这张薄薄的煎饼里饱含的幸福滋味和乡愁味道。
刚刚走到漆棵岭村一家煎饼制作坊门前,记者就闻到了一阵浓郁的煎饼香味。循着香味,记者走进煎饼坊,只见灶台里一根根干柴熊熊燃烧,在簇簇火苗的炙烤之下,火热的煎饼鏊子冒出丝丝热气。师傅熟练地推着煎饼鏊子上的面糊,一圈一圈轻轻地铺展开来,那面糊很快变成了一张薄薄的面饼。伴着滋滋的响声,一张张泛着黄色,又薄又香又软的煎饼从鏊子上揭下来,极大挑逗着记者的味蕾。
据了解,漆棵岭大煎饼起源于山东,一批闯关东的山东人到漆棵岭村定居后,也将煎饼的手艺带到了这里,到现在已传承了一百多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吴海权介绍,漆棵岭大煎饼的主要原料是玉米、小米、黄豆等本地粮食特产,制作中从不添加防腐剂,烧火的干柴都选用晾干的栗树枝,就连摊煎饼用的工具也是特制的,最终赋予了漆棵岭大煎饼独特的风味。
“从火候的掌控,到铲边、翻面的技巧,再到饼皮被完整地揭下来,看似两三分钟的工夫就能完成的制作,没有十几年的功夫是学不来的。”当地特殊的原料在高超技艺的加持下,漆棵岭大煎饼在县内众多煎饼制作坊中脱颖而出,成为汉儿庄镇的一张靓丽美食名片,被周边县区的众多食客所青睐。一张张小煎饼摊开之际,村民的幸福生活也在山村悄然铺展开来。村民们都说,那是一种传承,更是一个绵延不绝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