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西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采风

迁西:栗农的收入已增长了十倍

< 返回 信息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杨文进 文昊 大鹏 向楠 发布日期:2019-11-05 浏览次数:4335

12159782_851719.jpg


迁西县振华板栗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郭江华在冷库介绍板栗的收购情况。


  编者按:金秋十月,硕果累累!本报今日推出“金秋走基层”系列报道,带领读者分享农民朋友们丰收的喜悦、美好的期盼,也希望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对其他地区有所借鉴……


  每到冬季,大江南北的巷子里,无不飘出“迁西板栗”芳香甘甜的气息;吃在嘴里甜糯的滋味,更是让整个冬季也随之温暖起来……


  不久前,记者来到迁西县东荒峪镇王庄子村村头的振华板栗专业合作社,他们正在将收购的板栗再次进行分拣、精选、装袋,随后这批货物将运往上海、内蒙古、成都等地。


  “迁西板栗”品牌已响彻大江南北


  该合作社的负责人郭江华介绍,他们在2008年成立了合作社,在县政府的鼓励下,带动周边222户栗农共同闯市场,覆盖了周围6个村庄。


  几年来,他们发挥供销社的主渠道作用,栗农每次交纳板栗达50公斤以上,每公斤在基础价格上再补贴0.2元,在收购价格偏低的年份,合作社进行“价格保底”,维护了栗农的利益,也使合作社与栗农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而且,每年春天,合作社还要对栗农进行“二次返利”——按销售额度等为栗农提供免费有机肥、修剪嫁接一条龙服务、师资培训等,合作社与栗农已成为患难与共的“搭档”。


  “迁西板栗”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该合作社不断推广的“3113”“燕山短枝”等板栗新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为栗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合作社也在2018年成为省级示范社,与外地一些供销商形成10多年的固定合作关系。


  迁西县供销合作总社合作指导科的工作人员郁春峰介绍,这里的板栗成熟最早,每年农历“白露”前十天就能“下树”,品质最好、产量也多,在上世纪70年代就成为“优质板栗外贸基地”,由县供销社收购后转交外贸部门。该合作社成立后,不论丰收还是减产的年份,都保证价格平稳,保障了栗农的收入,有时甚至“先打款、后付货。”几十年来,“迁西板栗”的品牌已响彻大江南北,远销日本及国内的呼和浩特、包头、牡丹江、沈阳、上海、广州、淄博等地。


  这里的板栗已成“免检产品”


  为了擦亮“迁西板栗”的金字招牌,该县供销系统正在国内推广“百家直营店”活动,鼓励迁西户籍的人走出迁西,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打造全国板栗产业高地。


  目前,山东淄博的一家“直营店”每年炒制“迁西板栗”80多吨,他们正谋划在“长江经济带”的“龙头老大”——上海市开办“直营店”。炒制后的板栗,目前在山东卖到每公斤40元,在上海卖到45.6元。


  今年71岁的原王庄子村支书高绍席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自然生长的老品种板栗产量不足100吨,1993年外贸定点收购后,不包括外流的一部分,每年产量在一百四五十吨。


  从1987年开始,村子逐步开发了“围山转”工程,板栗产量逐渐上升,现在的产量已经增长七八倍,栗农的收入已增长10倍。每户栗农的板栗产量,已从原来的300多公斤,达到了现在的2500公斤左右。


  每年,这里的板栗收购在1000吨左右。今年由于冰雹、干旱等因素,产量下降较多,仅820多吨。县供销社、专业合作社发挥了自身的稳定作用,做到了“减产不减收”,收购价由每年的每公斤12元左右翻到了20元。


  郁春峰介绍,迁西农民的收入主要靠种植板栗。近年来,他们围绕板栗产业,积极打井、引山泉、推广施用有机肥,开展无公害生产,板栗品质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原来出口的板栗,日本等国都要来人进行品质检验,现在的板栗已成“免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