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西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域旅游 >旅行手记

栗乡行!栗乡情!

< 返回 信息来源:画境栗乡 发布日期:2017-11-15 浏览次数:18362


  

  八月末,陪同先生又一次走进栗乡--迁西。
  迁西,燕山脚下,滦河之滨,一条横贯南北的母亲河--滦河。
  她穿山越岭,川流不息的迂回在燕山腹地,滋润孕育着这里的万物生灵,使得这里人杰地灵。
  迁西,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山川秀美,林木茂盛,风光旖旎,气候温和。
  举世闻名的的万里长城在境内绵延87公里。
  青山关古城堡保存完好,水下长城奇观绝无仅有。
  素有"京东第一名岫"的景忠山。
  三屯营蓟镇总兵府为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府的驻地。
  潘家口、大黑汀两大水库坐落境内。
  36亿7千万年的太平寨古岩为世界古岩瑰宝,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青山、秀水、古长城"为特色的旅游格局。
  青山关水门潘家口古称卢龙塞,悠悠滦河由此流向关内。万里长城蜿蜒曲折,伸向水底,又从对岸挺身扬起,形成了万里长城的一处绝景--水下长城。湖区内碧波万顷,波光粼粼。两岸峰峦叠嶂,苍翠欲滴。人在白云深处走,船向青山顶上行,堪称"北国三峡,塞上漓江"。
  这就是迁西。
  车子驶入迁西境内,满眼的绿色,由远及近,感觉清新自然。远处的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更是让人心旷神怡。

    
  
  先生的老家处于迁西县北部的上营乡境内。
  群峰巍峨相依,峰峦叠翠,林木茂盛,清泉流淌。
  一眼望去真有那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跟先生结婚二十五年,每年都是在春天或是冬天回老家,因为那种时节,老家的亲人都会有足够的空闲,会从各处汇聚到公婆处与我们欢聚。
  因此,很少在这种初秋时节回来。这个时节是人们忙着收秋的时节。
  
  车子缓缓的行驶着,我的心,我的眼睛被铺天盖地的绿色深深的吸引着,陶醉着。
  走在蜿蜒的山路上,绿色的山,绿色的树,绿色的地,甚至于朦胧中感觉天都被映成了绿色。
  有浓郁的墨绿,有青黄相间的浅绿,有娇弱的嫩绿,深深浅浅,重重叠叠,相拥着,覆盖着,漫山遍野的绿色,从来不知道当这么多的绿色在大自然中呈现在你眼前的时候,就像极了一副山水画,真是让人沉醉其中。
  
  车子行驶到老家附近的地方,有一处大洋地壳遗迹吸引了我的目光。
  大洋地壳遗迹位于迁西县最北部的上营乡贾庄子村东与4A级景区的青山关毗邻,西与喜峰口雄关大刀园相邻。南临另一个秘境窟窿山(因山顶有两块巨石相倚,下部形成一通透的石洞而得名)北与承德市的宽城县也仅仅一山之隔。
  入村的路呈S型,弯转处便是距今26亿年前的大洋地壳遗迹。
  谁能想象得出,这些褶皱岩石亿万年前竟是沉迹于茫茫大海之中的。
  先生的老家就是上营乡贾庄子村。
  
  终于进村了,打开车门,下车来,迎接我们的是那房前屋后,山上山下,道路两边随处可见一棵棵,一片片的栗子树。
  树叶是那种浓郁的墨绿,而挂满枝头的一个个,一簇簇的小刺球,就好像一只只的小刺猬挤在一起的栗蓬,则是那种娇艳的嫩绿色,好清新可爱。
  正是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才是老家人们一年的希望和收获。
  也正是这些小精灵们让老家人们生活越来越好,让人们提起迁西就会想起它们。
  
  远远的那个地方,是心挂念的家乡。
  家,是烙在游子心中深深的印记。
  无论天南海北,无论富贵贫穷,家永远是游子心中深深的眷恋。
  老家---是先生魂牵梦萦的地方。
  回家,是先生最欣喜,最盼望的事情。
  先生是十八岁那年,拜别了家乡,来到数百里之遥的渤海之滨上班的。
  我们是在一九九二年成的家。以后便随先生开始了漫漫的回家之旅。
  那时的交通很不方便。我们从工作单位到迁西老家,得辗转行走一天的时间。
  早起从我们那坐上客车,到唐山就得等下午开往迁西铁门关的那唯一的一趟客车。
  到达铁门关时已经是下午五六点钟的样子,然后还有十八里的山路就得步行了。
  崎岖蜿蜒的山路,全是大小不一的石头铺成的,狭窄不平,走起来很是艰难。
  尽管那样,从没有阻止过我们回家的脚步。
  我们坚持着每年的春节和公婆的生日,准时的回去陪伴老人一起欢聚。
  我,也成了先生回家途中不可缺少的良伴。使得先生回家的旅途不再孤单寂寞。
  后来有了儿子,就带着儿子一同前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一九九七年,我们乔迁了新居,搬到县城的楼房里。我们和老家的距离又缩近了一程。
  生活条件有了改善,住房有了宽裕,我们把公婆接来一起居住。
  先生仍在单位住宿,而我肩负起接送孩子上学和孝敬公婆的责任。
  尽管那样,我们还是坚持着每年至少回老家两趟,因为那里有先生热恋的土地,有先生同胞手足。
  "宁爱本乡一捻土,不恋他乡万两金"这是先生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2005年10月23日,婆婆溘然长逝,留下公公独自一人。先生的那份牵挂又加重了几分。
  于是,我们每年的冬季来临之时,就把公公接来这里,待到明年的清明节我们再把公公送回老家,连同给婆婆上坟扫墓。
  依然的,每年两次往返于老家的途中。
  从前年起,公公得了阿尔茨海默病,即我们俗称的"老年痴呆",每年不能再来我们这住上半年了。
  因为他老人家的病,发作时不认得人,不记得事,经常往外边跑,而我们两都得上班,不能及时照顾。
  所以,老家的五个姐姐,还有哥嫂硬是不让我们再把老人接来这里住了。
  于是,我们每年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多,而回家的路也越来越宽阔平整。
  
  家乡,是浓的化不开的一段情。
  家乡,是永远写不完的一首诗。
  家乡,是永远流动着的一幅画。
  家乡,是永远唱不完的一首歌。
  家乡,有先生一生的牵挂。
  有他热恋的土地。
  有他熟悉的乡音。
  有他惦念的老父。
  有他关爱的同胞。
  先生的性格,
  犹如家乡漫山遍野的栗子树,
  朴实无华,忠厚温和。
  
  燕山山脉      长城脚下
  峰峦叠翠      树木葱英
  风光旖旎      清泉流淌
  春色怡人      春花绚烂
  桃花朵朵      杏花芬芳
  秋天景色     令人遐想
  甜甜回家      硕果飘香
  依山傍水      有一农庄
  婆家姓贾      家有儿郎
  白面书生      身材欣长
  娶妻梅子       远离故乡
  工作在外      心系远方
  公爹年迈       牵挂心上
  老年痴呆       时常健忘
  不识儿女       不记家常
  心结难解       不能陪伴
  乡愁缕缕       萦绕心房
  乡愁不断      乡思难忘
  时常随郎       尽孝回乡
  二十余载       从未彷徨
  燕山山脉       长城脚下
  依山傍水       有一农庄
  庄里有郎       深深忧伤